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恒生:市場對今年息口趨勢向下信心有增無減

圖片
恒生銀行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總監梁君馡表示,聯儲局議息會後,一如市場預期,第4次按兵不動,利率維持於5.25%-5.5%水平。主席鮑威爾於記者會指出目前尚未有立即的減息計劃,將審視數據是否確定通脹能繼續保持下降趨勢並朝向2%的目標,再作減息的決定。   她指出,見到議息後市場資金的立即反應是,股市受到獲利回吐,而美國長期國債價格上漲,長債利率下滑並跌穿4厘水平,相信市場對於今年息口趨勢向下的信心有增無減,料資金將繼續流入投資級別美債市場鎖定未來幾年的收益率,利率向下期間亦會提升債券整體回報。   她提及,在美股方面,過去數月由於市場對於聯儲局減息幅度的憧憬非常大,相信已大致反映於近日不停創新高的美股指數。美國企業科技的發展及AI應用將帶動生產力及經濟表現,長期仍是利好因素,但畢竟美股科技板塊估值已高,較易出現大幅波動,未來應採取股債並重的投資策略。

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悲觀?近20%英國企業發盈警 逾4.7萬家企業瀕倒閉邊緣

圖片
  智通財經APP獲悉,安永的數據顯示,去年,近五分之一的英國上市公司發佈了盈利預警,這一比例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 安永-帕臺農的一份報告顯示,2023年約有294家英國上市公司發佈了盈利預警。雖然這比前一年的總數略有下降,但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8.2%,高於2008年的17.7%。 主要因素是借貸成本高企,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不穩。2023年初發出警告的主要是較小的公司,但到年底,警告範圍擴大到較大的企業。儘管消費者信心仍處於歷史低位,但最近信心有所改善。 安永-帕特農的英國和英國轉型和重組戰略負責人Jo Robinson表示:“2023年普遍存在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的收益和預測帶來了重大挑戰。”“企業決策推遲和消費者信心疲軟導致的警告增加,表明人們仍不願承諾自由支配支出。” 逾4.7萬家企業瀕倒閉邊緣 英國重組顧問公司Begbies Traynor上週發表的報告指出,陷入嚴重財困的英國私企連續兩季急升,高通脹及利率趨升推高成本及削弱消費情緒。其量度企業基本財政狀況的紅旗警示,顯示英國今年初有逾4.7萬家企業瀕臨倒閉,按季急增25.9%。 報告稱,幾乎所有行業均受影響,特別是建築業、健康與教育、房地產及支援服務等行業。 建築、房地產、衛生和教育是導致失業人數增加的行業。與此同時,英國的借貸成本處於15年來的最高水平,12月份通脹率意外上升至4%,這促使交易員們降低了對英國央行今年降息的預期。 Begbies Traynor合夥人Julie Palmer在報告中稱,"對一些人來說,好於預期的聖誕節可能會將這些擔憂推遲一段時間,但嚴重金融困境水平的快速增長表明,經濟正在意識到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企業負債累累的危險。"“可悲的是,對於成千上萬本應以某種程度的樂觀態度展望2024年的英國企業來說,新的一年將帶來一場生存之戰。” Begbies Traynor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破產率可能會加快。執行主席Ric Traynor表示,經濟背景仍然困難,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繼續上升,英國國民工資上漲,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通脹和利率可能下滑時纔會有所緩解。

中金:美國經濟爲何沒有衰退?

圖片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金髮布研究報告稱,美國四季度實際GDP環比折年率3.3%,遠高於市場預期2.0%,2023年全年GDP增長2.5%,這比2022年的1.9%更高。GDP數據再次凸顯美國經濟的韌性,人們擔心的衰退並未發生。美國爲何遲遲不衰退?該行認爲與勞動力市場超越以往週期的韌性有關。本輪週期中,經濟活動的減弱並未傳導至勞動力市場,這使得衰退的關鍵指標—就業,始終沒有惡化,而那些“預測”衰退的先行指標集體犯錯。 爲何就業有韌性?一個解釋是疫情後貨幣財政刺激使得留存在勞動力市場中的羣體具有收入效應,而退出勞動力市場的羣體又享受財富效應,支撐了需求。與此同時,勞動力供給不足,迫使企業減少裁員,“囤積”勞動力,令勞動者就業得到保障。此外,美國金融週期仍處於上升階段,這或意味着經濟增速不會快速回落。 中金觀點如下: 美國第四季度GDP年化環比增長3.3%,雖然較第三季度的4.9%放緩,但仍遠高於2%的美國經濟長期潛在增速。 從同比看,第四季度GDP增速升至3.1%,與其他發達國家、特別是一些經濟處於停滯狀態的歐洲國家相比,這樣的表現足以稱爲“例外”。從分項來看,佔GDP比例超過三分之二的私人消費支出環比增長2.8%,與上個季度的3.1%大致相當,表明消費者購買力仍然較強。該行在之前報告中強調,美國就業市場緊俏,居民收入增長穩健,再加上財富效應凸顯,投資者不宜對美國消費前景過度悲觀。 第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小幅增長1.7%。 其中,去年上半年表現強勁的建築投資增速回落,這表明與製造業迴流相關的廠房建設放緩。設備投資有一定改善,但整個設備投資週期仍處於底部區域。房地產投資連續第二個季度環比正增長,表明房地產投資最壞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該行在之前的報告中指出,2024年美國地產市場或將邊際改善。一方面,供給復甦促使開發商加快建造,多戶型住宅或迎來“竣工潮”。另一方面,美國金融週期上半場,年輕人購房有“剛需”,再加上房貸利率回落,有助於需求止跌企穩。第四季度出口增長6.3%,好於預期,進口增速放緩至1.9%。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從上季度的零上升至0.4個百分點。 如果看整個2023年,美國實現了2.5%的實際GDP增長,這比2022年的1.9%更高。 此前人們擔心美國會在2023年衰退,但這並沒有發生。美國爲何遲遲不衰退?該行認爲與勞動力市場超越以往週期的韌性有關。在以往

香港經濟|陶冬借邱吉爾名言勉勵港人「永不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推動三大支柱發展

圖片
  香港經濟、股樓彌漫悲觀情緒,經濟學家陶冬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今天香港在危機之中,但勉勵港人不要妄自菲薄,應具備創新思維與時並進,並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名言:「永不浪費一場好的危機(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勸勉要好好利用目前的經濟問題,推進3大支柱改革,「如果3大支柱能夠走出來,具備全球競爭力,那麼香港經濟一定會好,香港樓市一定會好。」 香港受到3大因素夾擊 不進則退 陶冬指,香港樓市、企業及消費信心均下跌,源於3大因素夾擊:(1)美國激進加息,重創香港經濟及樓市;(2)中國經濟面臨挑戰及地緣政治因素,令香港金融市場承受很大壓力;(3)經濟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本地消費者外流成為壓低零售業的一塊巨石。 陶冬稱,香港本身問題是不進則退,「零售業過去20年進步真的不大,這些年香港都忘記了居安思危」。他指出,不少港人只懂得希望內地旅客大量湧進來,但租金太貴壓搾服務業的利潤及創新空間,港元隨美元升值也加劇成本壓力,所以零售、旅遊、酒店及餐飲業都需要重新檢視生存之道。 香港地產是個衍生品 經濟好,樓市就好 過去香港以4大產業作經濟支柱,但陶冬坦言部分產業已結構性下跌,例如港口吞吐量已跌出世界前十,這與內地經濟逐漸走向內循環有關。他預期,香港經濟未來會以3大新支柱推動,分別是金融業、旅遊業,以及科技與金融聯動的先進產業。 市場繼續看淡香港今年樓市,陶冬形容:「香港地產是個衍生品,當經濟好時,地產就會好。」就像80年代樓市跟經濟同時起飛,是因為不少廠家搬到內地賺到錢,而近十年大量內地資金來港亦推動樓價,「我不認為香港地產會死,但甚麼時候反彈、怎樣反彈,取決於香港經濟轉型」。 厡文取自:  香港經濟|陶冬借邱吉爾名言勉勵港人「永不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推動三大支柱發展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即市財經 - 宏觀解讀 - D240122 (hket.com)